山野 │ 專題

跳脫傳統領先全球的臺灣創作開山刀刀具工匠的異數—跳脫傳統領先全球的臺灣創作開山刀

跳脫傳統領先全球的臺灣創作開山刀刀具工匠的異數—跳脫傳統領先全球的臺灣創作開山刀
撰文/李嘉亮.攝影/李嘉亮
2016/08/15發表,已被閱讀15,646次

今天絕大多數的摺闔刀、獵刀類,甚至潛水刀,都很少有機會,或者根本沒機會狠狠的剁削、切割,講更坦白一點,即使參加各種野外活動隨身佩帶多年,最終都不是頻繁使用與研磨耗損刀刃,而是新買了一把更歡喜的取而代之。大概只剩下開山刀、各式廚刀還有機會常常用,甚至開山刀還會像菜市場肉攤的剁骨刀,一年那麼幾趟狠狠的剁上幾十刀。開山刀直到今天,仍然扮演承受粗爆狠砍猛剁的角色,有別於其他各式各樣戶外活動刀具,玩賞成分大於使用。

台灣傳統刀具審美觀與實用間的衝突

臺灣玩刀同好的刀具審美觀,以日本、歐美的審美觀點為主流,充斥市場的各式日本、歐美刀具,固然也有不少造型抽象、寫意的極品,但不可否認精緻、精細的還是佔大多數,甚至很多著名手工刀匠,刻意標榜手工精製甚至比機器製造的還要精密,完全失去「手工製造的韻味」。或許西洋傳統的審美觀無關對錯,如此與工藝技術相對粗獷的臺灣原住民開山刀,自然產生衝突,所以臺灣原住民的刀具必須大幅度採用寫意、意境的審美標準來看待。

開山刀強調劈砍的力量,多數開山刀的造型必然受到強調劈砍力學、重心的調配、劈砍力量點(刀身某一小段能造成最大的劈砍效果)以上等等條件的制約,懂得的內行人從造型看起來,就知道是一把很好砍的刀。

再舉一例,重力加速度是影響開山刀劈砍效果的要件之一,有血槽的刀重量變輕,刀變輕動能變小只能砍草,砍木頭的效果大減,所以開山刀幾乎沒有俱備血槽設計,以上也是開山刀感覺沒那麼精細的原因之一。開山刀砍硬木的反作用力會造成刀柄激烈震動,若鑲上螺鈿等裝飾,很可能砍了幾百刀後精美的貝殼裝飾就脫落,所以開山刀如果太過於講究華麗精密的裝飾,自然背離實用耐操的基本要求。不過本文介紹的臺灣創作開山刀,確實在攸關劈砍效能的刀身斜面、蛤刃、刀鋒的精密度做足了功夫。

設計概念與製作都很有挑戰性的子母刀,大刀不動,小刀能直接從大刀柄下抽出來。
母刀都抽離刀鞘的狀態圖,刀鞘裡面是兩層的構造。
刀鞘上的腰帶吊環留四根銅腳,穿透刀鞘反摺後以銅釘鉚固定,異常堅固,還有快速鬆扣避免刀滑出刀鞘的保險扣設計。
每個鞘至少八根穿透刀鞘的竹串,防止刀鞘裂開,輕微破壞刀鞘一體結構,若受潮翹反則減少鞘反的量,避免刀身被鞘咬住拔不出來。

豐富臺灣生林生態創造多元開山刀造型

開山刀除了使勁操使的機會較多,有別於今天絕大多數的刀具以外,開山刀還是草根性很強的刀。臺灣森林多數屬於針闊混淆林,與日本、歐美的針葉林有很大的不同。針葉林因為低溫少雨與霜雪,生產力不高,通常只有三個生態層,地面層(林下植被)、樹幹層(攀附植物)、樹冠層。

臺灣溫暖多雨、生產力旺盛的針闊混淆林卻至少有五層,多了垂懸藤本生態層,以及樹冠藤本植物層。其中藤本植物還分為木質大藤本(像樹幹),多刺木質硬藤本、草本蔓藤、多刺草本蔓藤等等,大幅考驗開山刀的性能;歐美玩刀界測試刀刃鋒利度,試砍垂懸的大麻繩,就是要測驗削砍垂懸藤本的能力,補足當地森林生態欠缺的一塊。

正因為如此嚴苛的森林環境,造就小小一個臺灣島,竟然超過十種以上不同造型開山刀,廣大歐美卻不超過五種。西元六世紀間,阿拉伯船隻經過臺灣海峽到中國廣東以來,當時鋼鐵器很可能傳入臺灣,經過漫長千百年,森林環境的魔鬼試煉,終於有了今天的基礎,孕育舉世最強開山刀的創意聚寶盆,臺灣山林孕育的開山刀理論與經驗,失去傳承豈不惋惜萬分,任何具有知識深度的玩刀家都不應該放棄傳承的使命。

露營菜刀兼開山刀,當做家中菜刀也很好用。已售出,新刀製作中。
含鞘全長僅 31 公分的多功能小開山刀,刀尖內凹的刀身斜面,能造成極大的劈砍效果,幾乎等於全長 42 公分的開山刀。
仿太雅族式的輕便大開山刀,全長約 55 公分。刀鞘壓條由炮銅冷鍛製做,強度幾乎等於彈簧中碳鋼。刀鞘前端可見腰帶吊環四根腳反摺固定的情形。

創新觀念的開山刀耐舊哲理

不僅止於開山刀,任何全新的刀具來到玩家手裡,只要經過使用,即使小心翼翼操作,非常謹慎使用幾次後,刀子一定變舊。若像開山刀這樣猛砍狠剁,只要砍一回刀子一定留下使用過的明顯變舊痕跡。刀子容易變舊衍生兩個思考方向,一是刀子的漆面有刮痕、磨損,包含皮鞘在內,或者陽光紫外線破壞了刀柄的人造材料、漆面,使之失去光澤、褪色,更嚴重則是表面有細微龜裂。再者,外出操作在刀刃、刀鞘上面留下磨擦碰撞痕跡,受潮未妥善保養甚至發霉等等,而這些問題是否有解決方案?二是下文再談的鋒利持久度,也是耐舊的重要條件。

筆者手工製作的開山刀贈予友人,很多把連續外出使用超過二十年,外表看起來與當初剛製做完成的差不多,其中與耐舊的創作哲理有很大的關係。個人以為耐舊最好的方式就是「永遠看起來舊舊的」。就刀鞘、木柄、銅製配件而言,耐舊要考慮哪些因素?木鞘木柄等素木銼光後,特別是木柄及部分木鞘,必須烤熱上蠟共三次,烤熱的木頭吸入液化的蠟油,能防止木頭繼續氧化變色,所以能維持在木頭當初上蠟前的顏色,因此一、二十年間很少變色,這就是耐舊工法的其中一個祕密。此外,木頭吸飽蠟油不吸雨露水,也不會膨脹收縮,持續幾十年木頭都不會皸裂,而刀柄上蠟油,令刀柄有點滑又不太滑,長時間劈砍操作手掌便不容易起水泡。

上過蠟油後,一部分木鞘則塗抹三層六小時硬化型AB膠。為何不用30分鐘速乾型?速乾型硬化劑較多,較快變質不耐操。AB膠的主劑與硬化劑經過約 10倍左右稀釋,就是市售的二液型亮光漆,稀釋多少倍的亮光漆就要塗同等層數才等於AB膠一層,換算一下三層AB膠就等於塗了三十層亮光漆。

選擇塗上緩乾的AB膠製作,原因在於若使用二液型亮光漆製作的話,上漆後用於稀釋的有機溶劑無法完全揮發,因此如果多塗幾層後漆面就會變軟而不耐用。當然,木器工廠為求量產,則採用稀釋亮光漆、噴塗、鼓熱風烘烤七八層,漆殼薄而硬又光亮,但不耐磨、不耐碰撞,所以並不適合常要野外活動使用的開山刀刀鞘。總而言之,直接用 AB 膠當漆用,硬化效果好、厚度足,表面些微的凹凸再經砂紙磨,營造有點舊的感覺,漆殼厚非常耐磨耐撞,使刀鞘維持常久舊舊的,卻不太容易變得更舊。

黃銅件的材料一般俗砲銅,是子彈殼回收重熔的黃銅,材料堅韌但光澤性能稍差,所以不易再出現更嚴重的氧化變舊。以上這些設計概念與製作工法都是為了耐舊而設想的哲學,也能夠讓二十年後的刀子再不斷使用後,與二十年前的外觀差不多。

由臺灣原住民開山刀的力學原理彙整後創新的獨特造型開山刀,長期試驗後非常好用,將來會加入展售行列。

製刀避之唯恐不及的高速鋼

刀鋒經過使用逐漸受損,再磨利刀鋒,刀子留下研磨的痕跡,刀鋒經過多次研磨,刀口線內縮,刀的造型逐漸改變,一般高碳鋼開山刀經常用,正常磨損的前提下再磨利,一年大約退縮1.0 mm。我選用的高速鋼需要3~5年才有那種程度的刀口線退縮。

當然!如果磨刀只用粗砥石磨,刀口退縮的更厲害。高速鋼的種類大約是刀具不鏽鋼的十倍以上,卻只有少數適合製開山刀,挑選合適的鋼需要摸索與運氣,找到合適的鋼是下了很多苦工。如果您是《達人開講、圖說刀事典》與《刀達人完全實用手冊》的讀者,一定想說刀鋒利有四寶:鉻、釩、鉬、鎢各多加一點,不就是超級不鏽高速鋼了嗎?但是地球上一直沒有這種鋼問市,很多刀具不鏽鋼都會加一點鈷、鎳。

鈷雖然在切削不鏽鋼材料的工業刀具很常用,用於玩賞刀不鏽鋼增加鋒利的效果比四寶差,但是與鎳一樣,通常加 1~2% 使玩賞刀的不鏽鋼更加銀亮潔白,廚刀的光澤看起來更光潔白亮,很像傳統中高碳鋼刀劍鏡面研磨那種亙古吸人魂魄的鏡亮,所以玩賞刀的不鏽鋼,如果稍微多加一點四寶,通常會再加鈷鎳,有些霧面處理的特戰格鬥刀則沒此顧慮。除了切削白鐵的高速鋼刀具以外,高速鋼即使經過鏡面研磨都還是灰黑或泛黃的,這剛好符合臺灣創意開山刀的製作哲理—耐舊。

本文作者二十年前送給友人的開山刀,因為砧板沒放平,一刀剁裂了砧板。若要剁雞骨頭,刀鋒不能磨太薄太鋒利。

高速鋼製刀的難度

二十世紀初人類首度發明高速鋼,之所以得名是高速鋼的鑽尾、俥刀高速鑽孔俥削,高速摩擦產生高溫變紅熱還不會退鋼變軟而得名。其中含量8% 以上的鉻、含量4% 以上鎢扮演重要的角色。鉻使得高溫造成鋼軟化的效應延遲發生,通常要紅熱一小時後才開始軟化,然後往鋼的深處延伸,每一小時才能深入1mm。鎢使得鋼在紅熱狀態維持堅硬,兩者共同作用刀具異常鋒利與耐高熱。

因為高速鋼在高溫中維持堅硬,所以加工前的退火是大麻煩,反之退火加工完成後熱處理,一樣要加熱幾個鐘頭。高速鋼依功能不同,添加其他金屬,鉬使鎢的鋒利度提升,釩使刀鋒的韌性增加,所以鋒利持久度大幅提升,多數可達高碳鋼的三倍以上,兩者通常加 2% 以上。高速鋼退火、淬火必須高溫燒紅熱數小時,脫碳怎麼辦?早上燒紅了鋼鍛造沒多久就要收工下班。工業生產採用兩、三班制,小量生產的手工刀如何面對耗時間加熱與脫碳?鍛造定型放冷,進行細部銼磨整型,然後再燒幾個小時淬火,脫碳的難題怎麼面對?特別是很薄的刀鋒脫碳更嚴重。

高碳鋼硬鋼包軟鋼的鍛造刀,都能夠冷鍛敲打修正淬火造成小幅度歪扭,不鏽鋼製品也是如此;用力砍原來的偏歪可能又跑出來。高速鋼刀具沒辦法敲回來,大鎚猛敲可能敲斷了刀,以上又是高速鋼製刀的難題。高速鋼開山刀衝擊切削(猛砍樹幹)至少是高碳鋼的三倍耐,一般輕切削是五倍耐。如果經常鈍了要研磨,刀口線退縮,寬度5cm的刀變4cm,刀身變薄重量減少1/3,當然就不符合耐舊的要求了。

漫長操作開山刀的經歷,刀越用越順手,手勁越來越大,耐舊的刀原來的造型、重量不變,您會覺得刀越來越好用。適量重約一磅(454 公克)以上的刀,經過漫長的學習使用,才可能誘發您學會用扭腰揮刀;太極刀的高手往往瘦骨嶙峋,卻揮舞著三公斤的大刀,就是利用重刀長時間練習誘發發勁的功力。高速鋼開山刀在您開始學得竅門,造型、重量都不會改變,不影響您的進步,更不會在二十年後發覺臺灣創新高速鋼開山刀好用的不得了的時候,您哪裡去弄到另一把?

取其優點的小量生產高速鋼開山刀

本文作者小量手工製做高速鋼刀,獨到創新的技術,突破很多需要機器大量生產的瓶頸。再以刀的裝飾為例,銅板不能用雷射切割,因為銅不會汽化,割開又凝結在一起,只能用傳統線鋸再加上冷鍛,冷鍛後變型又該如何?一條黃銅做的百步蛇刀鞘壓條就得耗時三個工作天。

磨木頭不能用砂紙,因為沙粒沾在刀鞘會刮花刀子。木頭磨光要用粗中細、超細四種銼刀,再加上傳統的鉋刀等等說不完,都是非常耗時間的純手工,一把刀至少需要 100~120 工作小時,創意設計研發的時間還不算在內,通常都當做寫稿寫到頭暈的全身運動,幫助血液循環,因此一年只能做 5~6 把。幾年後屆齡退休,應該變成絕響,所以想留下幾把刀傳世,後人湊幾把逆研發,或許有機會解開史上最強臺灣創新高速鋼開山刀的奧秘,原創者藉此了卻傳承後世的責任。

雷射無法切割銅板,必須有技巧的使用傳統手拉線鋸緩慢鋸割百步蛇的造型與鏤空花紋。
左上筆者自用的西洋式廚刀,右下為友人訂製的左撇子日式柳刃切生魚片刀。兩刀均附鞘,鞘口有保險栓。西洋廚刀日式魚刀另有專門領域,目前還在自用試驗階段。

目前僅有幾把在瑞格華刀具專賣店展售,有興趣的網友可到臺北市西寧南路 101 號,或參考該公司網頁:
http://www.rghknives.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