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專題

培養戶外活動的品味培養戶外活動的品味

培養戶外活動的品味培養戶外活動的品味
撰文/李嘉亮.攝影/邢正康、宋為農、李嘉亮
2017/03/08發表,已被閱讀3,834次

戶外活動不只是到野外舒展筋骨或是放鬆散心,透過認識和學習更多的戶外活動技巧、自然生態知識,你的戶外生活動會更充實,而這樣的充實才是人生最大的活力來源。

老鳥未必是好榜樣

釣魚的老鳥,經常有連續外出垂釣數天的特殊癖好,但是多數正常上班者,實在無法放長假多天玩釣魚。登山、單車都有這樣的老鳥,連續登山數天,每天從早走到晚,簡單的飲食、裝備好像苦行憎,即使跟這些人玩了很多年,多數人體力還是跟不上,還是不習慣那樣的飲食。老鳥視你為拖慢行程的累贅,你看到老鳥的行程計畫腿就軟,久而久之相互疏遠是必然的。同樣的例子也出現在玩單車者的老鳥身上,一個禮拜環島一圈,每天就是騎車,事後回想與記憶,除了騎車還是騎車。

老鳥慣於玩特定的模式與玩法,多數人秉持剛參與的熱誠,或許還能撐一陣子,很快就感到無法苟同。所有戶外活動擁有:時間、體力、預算、裝備、技能、知識等六大要素,很多老鳥的玩法,只需要前二、三項要素,但多數人則需要六大要素需求均等,才可能玩得久、玩出趣味,因此慎選參與的任何一種戶外活動,請仔細考量六大要素是否均勻分配,符合您的需要。直到您找出六大要素的均合需求與平均比重分配後,最後才是抽象的品味考量。而第六項知識,常常是老鳥最不重視的部份,因為長時間同樣玩法,他們已經滿足,不需要增加新知識了!

原住民獵人體能好,又能習慣使用極簡單的裝備長時間在山林裡生活。他們的探勘行程未必所有登山者都吃得消。

多讀好書

撇開難以客觀比較的品質,一小時的電視節目給您四千五百字,專業店員講一小時,大約跟電視節目差不多。根據在大專院校授課老師的經驗,一天講課四小時是極限,專業店員恐怕很難天天演講推銷八小時。所以最好的戶外活動知識來源,還是專業的書籍與雜誌。

戶外休閒活動的雜誌,受到跟以前釣魚雜誌的待遇差不多。專業叢書少之又少,除了大部分將日本二、三十年前的叢書直譯過來,自然環境與台灣格格不入以外,相關裝具已經都無法在市場買到,反倒是特殊戶外休閒活動輔助知識書,例如:植物圖鑑、昆蟲、鳥類等十分豐富,台灣自然地理、生態知識部訂大專用書也很多,精密地圖書也不少,但是很奇怪,將這些知識書籍整合起來,再加入登山相關器材、技術、安全概念之後,就是一本非常優異的登山基礎入門教科書,怎麼反而沒有?

顯然台灣戶外活動界,迫切需要幾本相關活動,具備全面基礎概念的教科書。輔助知識書能賣,表示那些人都要有戶外活動裝備才能出去玩,那登山叢書怎可能無市場?

有些書雖未必與戶外活動技術或介紹景點相關,但卻收錄其他難得的人文歷史紀錄,這樣的書籍也相當值得擁有。

常識與習慣的養成

很多現年七、八十幾的登山、戶外活動玩家,當初都是老兵,或受日本教育,光復後繼續參考日本相關書籍,跟日本人交流登山技術者調教出來的,這些指導者若不是在戰場用鮮血換經驗,就是有看書,有國際交流經驗者,被這些人調教出來的山友或相關經驗者,都因為年歲已大而漸漸退出登山的行列,現在四、五十幾歲的玩家同好,則充斥著由盡責領隊帶來的資深新手。

這些帶領台灣登山活動向前的領隊、嚮導,當初也是由老兵、日本派調教出來的,但是因為收取費用,不能得罪客人,與更早年代資深者對待資淺者的類師徒關係不同。領隊看圖研擬路線,備糧、炊爨等等,客人不需要參與,所以跟著活動很多年,除非真有求知慾,除非買外文書,否則能學到甚麼,實在很有限,若稱他們為資深新手,指北針不會用,地圖有看沒有懂,不會煮飯、不會取水。如果用老兵的眼光看,連走路都不會。這不是危言聳聽,仔細比較國內外相關記錄片、圖片,主角的裝備、技巧、身手便知端倪。

今天五十幾歲的嚮導,很快地會退出舞台,四十幾歲的資深新手即將挑起重擔,他們還有人能挑起繼往開來的重責大任嗎?將來嚮導會不會像旅行社導遊需要考證照?台東海端鄉自行擬定布農族嚮導的考照制度,能不算是好的開始嗎!本文固然不否認常識與習慣養成的重要性,比方說台灣雖然沒有蠍子,毒蜘蛛也極度稀罕,但有哪一位山友清晨出帳篷穿鞋,有先將鞋底朝下倒幾次傾倒鞋底的習慣?當然沒人這麼做,當年老兵師父一定罵死人!登山、戶外活動的常識、習慣,通常不像都市想的那一套,如果還來得及想好好學習,好好跟著有經驗、懂學理的資深嚮導學吧!

養成運動習慣是踏入戶外活動的第一步。

走入戶外吧

從解嚴以來,台灣的戶外活動整體環境,已經起了莫大的變化,以前登山要看見山羌大便,那多數是五~七天極度艱困的行程,或有可能意外發現,但是現在到處都是,以前要研究野花、昆蟲、蝴蝶,是何等辛苦,但現在不但圖鑑書籍甚多,相機器材方便便宜,很多人已經不像以前苦登山,多利用登山手段,玩很多很多大家想不到的其他休閒活動。此外,各種觀察自然的活動,也不像大家想的,一定要到深山裡面,可能在郊區住家後山不遠,多走沒有小徑的郊山,就可長期觀察鳥類生態。

因為保育意識提升,現在要在中低海拔山區看見藍腹鷴已非難事。

這些活動雖然不是專業登山,卻還是需要很多裝備,諸如背包、輕登山鞋、手杖登器材。例如在大型的都會公園就能觀察松鼠、蝙蝠、等哺乳動物的生態,他需要望遠鏡、強光燈。或者專門研究溼地植物,它需要涉水褲、救生背心等等,這些千奇百怪的自然觀察者,都不是登山、溯溪、釣魚的參與者,他們需要的器材裝備,都跟傳統上大家認為的登山、溯溪、釣魚者才會用到的器材一樣。他們也都有機會在空曠的山區、漆黑的夜裡,聽見自己在說話,從此樂於自己跟自己說話,不時想走出戶外,跟傳統的登山、溯溪、釣魚者一樣,都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戶外活動用品市場因此增加很大一塊,是不是傳統用品業者,忘了他們的存在?

源流溪釣苦花,就是一種將中級山探勘和溯溪結合的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