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行程

深秋造訪三光溪畔深秋造訪三光溪畔

深秋造訪三光溪畔深秋造訪三光溪畔
撰文/邢正康.攝影/邢正康 / 楊智仁
2011/10/25發表,已被閱讀12,243次

三光溪是大漢溪的上游,發源於明池附近,流經北橫的明池、巴陵之間,之後與玉峰溪匯流稱為大漢溪。該溪的沿岸有重重瀑布、深潭與峽谷,還有難得一見的溫泉瀑布,稱得上是有點挑戰性又不至太過危險的溪谷環境。夏季時三光溪是一條難度適中的溯溪環境,冬季除了前往四稜溫泉的泡湯客之外,幾乎毫無人煙,此區域鄰近棲蘭、明池檜木保護區,景觀仍保持原始自然……。

林相優美的山徑

在北橫五十一點五公里桃園縣與宜蘭縣交界處,這個地方名為西村,有一大轉彎,正好是個隘口地形。風勢不小,今日的氣溫偏低,只有攝氏六、七度左右,還沒碰到溪水已感覺冰冷。下切三光溪的登山口就在此,整裝進入步道後,一開始要先鑽行一段比人還高的濃密芒草叢,路跡還算明顯,不過空氣中霧氣瀰漫,得小心草叢中的岔路。

茂密的原始森林是三光溪附近的特色。

穿過芒草叢之後,發現自己身處美麗的森林裡,紅葉樹種族群密集而且高大,不時還有粗壯的檜木出現。這條登山步徑出入的人很少,除了下游的四稜溫泉較有人跡之外,這段山路尚屬冷門路線,藉由這條路可攀登稜山,或是溯行三光溪,一般甚少有人重裝前往三光溪邊紮營過夜。

雖然森林裡林相優美,但是卻行走不易,愈往下走路況愈差,穿著硬底的登山鞋很容易滑倒,不只是為了拍照,即使是輕裝前往也不見得能走多快,為了多瞄幾眼這兒的林相,所以我們行進的速度極慢。

手腳並用

愈往溪谷逼近則步徑愈不明顯,雖然由登山口到達溪邊的距離不算遠,但由於天候不佳,霧氣濃重,在這種陌生的山區地形實在走不快。林相雖依舊美麗,但幾乎是垂直的下切山徑愈來愈頻繁,背著沈重的大背包要很小心,樹幹、樹根、繩索是最好的輔助工具,部份較困難的地形手上的登山杖反而有些累贅,因此得用「丟」的往下方拋去,不過當再度撿起登山杖時,經常發現還得再拋一次,實在很心疼這把塗裝漂亮又昂貴的碳纖維登山杖!

山徑上大多數的路況是溼滑的地面,很難站得穩,加上坡度陡峭,雙手經常得攀扶著周遭地形地物,所以不只是登山杖,肩上背著的單眼相機也是體無完膚,而且在這樣的地形前進,拍攝也成為一件艱鉅的任務,不過雖然是這樣,我們仍跌跌撞撞地用掉半天時間進入溪谷之中。

手腳並用才是這裡的最佳攀爬方式!
美麗靜謐的三光溪溪谷。

翠綠溪谷 攝影難題

進入溪谷之後眼前絕美的參天峽谷風景,配上清澈的溪水,到處都是綠蔭倒垂,但是完全沒有步徑,為了尋找一塊平整的地面,我們還是得換上溯溪鞋,踏入冰冷的溪水中。

火紅的楓葉,為冰涼溪水帶來視覺的暖意。

那股透心的寒意,讓我已不想測量溪水的溫度,咬牙橫渡無數次,雖然凍得說不出話,但是此溪谷中到處都是翠綠色,遠方夾雜著霧氣中若隱若現的高大巨木,倒是美景天成。冬季枯水期的水量雖較小,但仍超過預期,很後悔偷懶沒有攜帶防寒衣,雙腿採踩入溪水中卻只能依靠腿上那件Power Stretch,雖然保暖性不錯,也不影響腿部的活動,但還是很冷。

我們盡量沿著溪谷中的巨石爬上爬下,遇到深潭則高繞,但是密林中背著大背包很難行進,也不易拍攝,在這種環境下攝影成了一樁苦差事,因為光線不佳,幾常得依靠的岩石或樹幹才能穩定的拍攝,或是乾脆直接將相機放在岩石上,撿拾枯枝或石塊堆疊穩定機身,配合自拍器設定,即使ISO值調整到八百度,曝光時間仍然長達數秒,每張有人物的動態畫面往往得NG數次才勉強完成,天候愈來愈差,雨勢也逐漸增強,我等一夥幾乎抓狂!

將就著過夜

在這樣的峽谷中,雖然乾淨的水源不缺,卻一直沒發現夠平坦營地,到處都是大小石塊。為了安全,我們戴上頭燈摸黑探照,但在找不到適當營地的狀況下,決定就地紮營過夜,不過帳篷是無法架設了,勉強清出一塊可以略為平坦的面積,將帳篷取出平攤在亂石推上,以充氣睡墊搭配一塊以登山杖撐起的Tarp,就這樣將就的過夜。

這個晚上天空一直飄著細細的雨,先煮一鍋熱湯暖身,同時四處撿拾較不潮溼的枯木勉強升起一堆火,雨勢雖不大,但火勢也燒不旺, 只有將身體靠近營火較不會發抖。

經過一番折騰的超克難過夜方式。
一覺醒來,在野地裡用餐吃喝好好地享受大自然。

注意事項

1.下切三光溪谷坡度陡峭,須注意安全。
2.山區氣溫偏低,即使是夏季,禦寒裝備也不可少。
3.北橫公路51.5k處登山口腹地狹窄,車輛停放要小心。
4.三光溪邊適合紮營的位置不多,即使有,平坦地面也不大,且必須涉水橫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