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專題

玩戶外活動也要數位化 (下)玩戶外活動也要數位化 (下)

玩戶外活動也要數位化 (下)玩戶外活動也要數位化 (下)
撰文/李嘉亮.攝影/邢正康
2018/02/27發表,已被閱讀5,205次

娛樂

許多人習慣邊運動邊聽音樂,排解無聊。

雖然手機、筆電、PDA都具備收錄音樂、語言學習課程的功能,提供您在旅途中聆聽欣賞與學習不中斷的好處,但因體積大、耗電兇,很多人選擇體積小、低耗電、甚至具備生活防水功能的iPod,而高階的iPod要容納數百小時的音樂,已不是問題,長途旅程確實是好伴侶。

然而功能更大的收音機,長久以來受到忽略。政府應該遴選一部份台灣的電台,政府付費在天然災害發生時,利用廣播低成本、低耗電,相對能對廣大偏遠地區播放訊息的特性,於每小時特定時段重複播放,告知受災民眾災害的現況,引導受災民眾,進行有效率的避難,告知何時救援會抵達,走向容易獲救的區域等等,而民眾應該養成遇天災收聽廣播的習慣。

很可惜!在戶外活動進行中,常常位於電視訊號無法抵達的地方,僅剩電台廣播,這是告知偏遠地區住民、旅客天災預警、受災、救援訊息最好的方式。比方說三天前入山,兩天後才發布颱風警報,有時受困登山隊伍多達數十人,救援需要多少成本?多少人在山下提心吊膽?如果隨時收聽廣播,隊伍不早就撤下山了嗎?政府無經費支持電台從事災情廣播,便宜行事將責任推給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這豈是良政?現階段低耗能、太陽能驅動、生活防水、極輕巧、高靈敏度的收音機既廉價且容易取得,能在颱風警報發布時預警災情、災害發生時道路中斷,山友、農民擇堅固山屋工寮避難待援,受災者預知災害程度、受災時間,以籌謀避難計畫等等,對災民而言是多大的溫馨?但是這些年來政府都沒做,古老科技提供最安全低廉的保護,您享受到了嗎!

影像

傳統錄製影像的攝影機、攝錄機、照相機等等的概念,在新一代攝製數位影像的HDV、數位相機,新的觀念中已經完全被打破了!以往因為攝製影像的器材體積大、有軟片的消耗,在操作時必須顧慮成本與軟片耗盡而無法多拍。而新一代數位影像,除了少許電力、器材的消耗,大體上攝製影像是沒有成本的,因此玩家出門在外,除了傳統的攝影目的,像是紀念、風景、生態攝影以外,玩家可以不停的拍攝,獲得的影像,無限次極低消費地傳輸與複製,有人貶低此為亂拍,但是卻無損於此種亂拍的驚人功能。

行李箱放在車站的東西南北那一側、那一號?拍一張作紀錄。此行程的遊覽車是哪一部?拍一張留檔,就絕不擔心找不到了!以往使用文字說明的紙張行程表,現在可以編排成為影像文字檔,放在數位影像攝錄機當中,以低階放式存檔,隨時打開對照。例如:土地廟旁的路口下坡,影像對照無誤!行進約半小時後三叉路口走中間,影像對照無誤,約四十分鐘後大樹下的岔路,挑右側上坡路走,影像對照無誤!

因此只要是大螢幕3G手機、小型數位相機,甚至PDA等等,只要能儲存來自電腦、3G電話的影像資料,都能成為數位影像檔的旅遊行程表,這是有史以來,民用科技首先追平軍事科技,讓您的行程再也沒有「戰場之霧」,部因模糊的文字概念,使您走錯了路!因為亂亂拍、多拍的經驗,讓您攝影的技術多了充分練習而進步神速。

GoPro 適合用於第一人稱動態攝影,這幾年廣受戶外玩家喜愛。
數位單眼相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不僅成為主流攝影器材,也協助攝影玩家突破傳統攝影器材的限制,捕捉到更難得可貴的畫面。

電源

這年頭已經沒人把廢電池扔在山裡,廢電池要帶下山。而越來越多山野活動的必需器材、儀器需要用電,如何在電源不缺的前提下,將攜帶的電池重量減到最低?減免帶上山又帶下山的重量負擔?當然!追求新一代重量漸輕,蓄電量更高的產品是一選擇,比方說可充電的鋰電池,或者不可充電,蓄電量略高於前者的鋰電池,不過後者價錢高,常用三號規格的電池不容易買到,讓玩家有些困擾。新一代不可充電的氫氧電池,與鹼性電池重量差不多,蓄電量大約比鹼性電池多一倍,雖然有高蓄電量較耐久的表現,但是新電池的電壓較高,很多較早期出品精密的電器,無法承受這種高電壓。但新電池產品推陳出新,玩家帶得輕少,用得強久的希望,應該在短時間內能夠實現。

而經常需要使用高耗能儀器的玩家,一則是選用傳統充電式電池,特別是充電鋰電池的表現最優異。另一考量則是攜帶太陽能充電器,近來太陽能充電器的效能越來越強,在某些場合已經相當理想,實用性也高,不過最後一里路的部分還待加強,也就是說如何整合到座充,供各種常規電池充電,或者直接整合到各種觀測、娛樂產品使其擁有適當時間的運作功能,卻不需要用外接電池,這一方面的產品適合值得注意的,最後太陽能電池還是需要考量萬一非晴天出遊時,如何裝上外加電源,使其正常運作。

觀測

冒險家、探險家為何都要攜帶望遠鏡?很多人還把望遠鏡當作賞鳥、看辣妹的工具。戶外活動中望遠鏡用途多多,地圖上標示的遠方大樹、山屋、著名超高大樓,用望遠鏡就能辨識清楚,再用指北針測量方位,很快就能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歐洲平原的很多古教堂均為高聳尖塔,那是給離村莊務農者,太陽下山後辨別方向用的。

電影畫面常有冒險家搶渡危橋的驚險畫面,吊足觀眾的胃口,實際上只需要用解像力極佳的望遠鏡,兩面觀察橋墩結構、鋼纜腐朽程度,評估能否承載人車,實在不需要如此搏命演出。軍用的望遠鏡,有些目鏡裡面有微刻畫的線條,標示距離與米位的關係,如此即可以遠方特定物體,例如:人的高度、車的寬度為參考,測出兩方的直線距離,做為精確研判地圖的參考。

民用望遠鏡雖無此功能,但歐美弓獵、弩獵玩家為了精確測距瞄準,內裝反射式雷射測距儀的望遠鏡,也早已問世,攀岩、攀樹、橫渡溪流者,可用來精確測量所需的繩索長度,最大測距約九00公尺,誤差不到0.一%。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山區產生許多新的崩塌地,擋住傳統的登頂山徑,要突破碎石坡、流石坡的阻障,除了適當長度的繩索,望遠鏡還能參考雜草、小樹與地貌的相對大小,研判怎樣的迂迴攀爬,是最有可能通過的路線。

使用望遠鏡不僅可以觀鳥,也可以協助玩家觀測遠方地形環境。

結論

在遠離社會資訊能抵達的地方,氣象觀測儀提供即時的風向、風力、溼度、氣溫等等資訊,提前預知天氣的變化,即早採取應運措施,這些器材儀器都能提供比前輩探險家,更好上許多的活動安全意識,而組員有的攜帶氣象觀測儀,有的攜帶多功能電子錶,有的攜帶GPS,這些儀器混合搭配使用,相關儀器會有一部分功能重疊,功能重疊的部份,就能相互對照儀器顯示結果的誤差,藉以綜合最接近事實的研判,引領玩家踏上最安全正確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