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專題

台灣冬季的「冷」知識台灣冬季的「冷」知識

台灣冬季的「冷」知識台灣冬季的「冷」知識
撰文/李嘉亮.攝影/郉正康、宋為農
2017/12/20發表,已被閱讀7,890次

進入十二月下旬,不僅近歲末年終,象徵即將過完一年,隨著威力逐漸增強的冷氣團,相信大家已可以感受到冬季冷冽的滋味,尤其海拔高度較高、直接面對東北季風的範圍內,更能明顯感受。在季風、海拔高度的影響下,北台灣冬季常能低於攝氏十度,高山上也不難看見皚皚白雪,但是位於熱帶氣候區的南台灣,相較之下卻溫暖了許多。顯然位在不同地區對冬季的感受還真的大異其趣呢。

不知您對於台灣冬天的「冷」知識認識多少?就讓戶外達人為您介紹吧。

認識台灣冬季的氣候特色

從地理區觀點,北迴歸線經過台灣南部,因此令寶島被切割成副熱帶與熱帶氣候,理論上台灣冬季應不至於有低溫現象,但是受到冬季東北季風關照,以及台灣險峻崎嶇地形影響,使得冬季仍有寒冷的感覺,甚至山區地帶還會降下瑞雪。

從上述幾個地理、氣候因素得知,台灣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的冬季氣候模式。即北部、東北部的濕冷,也就是宜蘭至新竹的範圍中,冬季深受東北季風影響,使得潮濕的空氣更加深了寒意,尤其又以台北、基隆、宜蘭最為代表。

北台灣山區迎東北季風,冬季大多數的日子格外濕冷。

另一種則是中南部、東部的乾冷。它的範圍大致從苗栗至高屏與東部的花東,當然越往南走平均氣溫越高,對冬季的感受也較薄弱,但若以苗栗、台中、雲嘉南、花蓮的中北部而言,冬季面對寒流時氣溫仍能降至十五度以下,甚至像沿海的空曠地區還會降至十度以下。不過較好的是,由於東北季風的雲雨在抵達此地區時通常威力已經減弱,故至少不像北部、東北部那般濕冷。

即便是冬季,在南台灣還是可以感受到碧海藍天的熱帶風情。

最後是台灣的山地區域。若以海拔3000公尺為準,以上均已進入亞寒帶,而2000~3000公尺則接近溫帶氣候,因此這些山區的溫度更是常在十度以下,甚至接近零度,於是冬季結霜降雪便是常見景象。

中海拔山區就算不降雪,夜間的低溫也會造成結霜。
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屬於溫帶氣候,因此冬季有機會降雪。

保暖的原理

在寒冷的冬季想要舒適又能便於活動就不能穿著過多的衣物,穿得多不一定暖和,但一定會影響身體活動的順暢。此外;人體會產生熱量,劇烈活動時體內產生的熱能更多,因此必須適當的調整體內熱能的散失,只有正確的衣著方式才能帶來溫暖舒適及方便活動。迅速的減少汗水直接在皮膚表面蒸發、保持空氣保溫層、防止風及雨水侵入衣物內,滿足這三項條件才能夠保持溫暖,這些早已是許多功能性服裝設計的原則。

熱能在自然界中會以對流傳導蒸散輻射等四種方式流失。

潮濕會帶走熱量,因此防水衣物永遠是冬季不可缺少的重要衣物。

1. 空氣是不良的熱傳導體,保持皮膚表面和外界之間一小段被體溫加熱的空氣層才有保溫的作用。所以減少衣物內外的空氣對流就能維持溫暖。

2.皮膚表面潮濕時會感到較冷,汗水在皮膚表面蒸散時也會帶走一些熱量,所以快速的排除體表的汗水也是能否保溫很重要的因素。

3.熱能會以傳導的方式流失。當我們溫暖的雙手碰觸到冰冷的金屬或是岩石表面時就會感到冰冷,這是因為熱量正透過傳導作用在此時流走。而不良的熱導體可以阻止體溫的散失。

配戴手套握冰斧,才不會讓手凍傷。

4.不須經由任何物質或導體,由熱源直接傳播熱量的現象稱為「輻射」。熱能由高溫向低溫處移動是一種自然現象,但是淺色或表面光滑的物體不易吸收輻射熱而易反射輻射熱,而深色或表面粗糙的物體正好相反,所以穿著深色外套在陽光下較易吸熱而更覺得溫暖。

因為輻射作用之故,清晨時,高山上空曠地區的氣溫格外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