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行程

山毛櫸 秋季限定 山毛櫸私房景點 尖石內鳥嘴山山毛櫸 秋季限定 山毛櫸私房景點 尖石內鳥嘴山

山毛櫸 秋季限定 山毛櫸私房景點  尖石內鳥嘴山山毛櫸 秋季限定 山毛櫸私房景點  尖石內鳥嘴山
撰文/宋為農.攝影/宋為農、魯冰
2017/11/24發表,已被閱讀13,732次

資深的戶外老手,都偏好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走入山野,不只是因為這是一年之中氣候最宜人的時候,隨著北方一波波冷鋒接力報道,變葉木悄悄地換上金黃色、橙色、酒紅色的秋裝,為常綠的台灣山林增添了視覺亮點,也讓生長於亞熱帶的我們稍可感受北國的秋季風情。

台灣的紅葉植物其實相當多種,例如楓香、青楓、掌葉楓、台灣紅榨槭、山毛櫸等等。這些紅葉植物無疑是秋冬季最具有特色的植物,許多攝影人士更是背著攝影器材,深入北台灣、中台灣的山野,捕捉台灣山林最具有色彩的時刻。

許多攝影人不畏辛苦,翻山越嶺,只為一睹秋季的山毛櫸。

愛上山毛櫸

山毛櫸為殼斗科植物,屬於冰河時期孓遺植物,這一屬的植物廣泛分佈在北半球的溫帶氣候區,舉凡亞洲、歐洲和北美都有山毛櫸。台灣是山毛櫸植物分佈的最南界,北部中海拔山區終年溫潤的氣候,且午後經常雲霧繚繞的環境,特別適合山毛櫸生長,因此台灣的山毛櫸集中在北台灣海拔1600至1800公尺左右的中級山。台灣所見的山毛櫸僅此一種,為台灣特有種,故稱台灣山毛櫸,或俗稱台灣水青岡。

台灣的紅葉植物固然有許多種,不過作者最愛的就是山毛櫸,並且認為山毛櫸是所有台灣紅葉植物中,最具有挑戰性的攝影對象。每年十月份東北季風起,催紅了迎風面的山毛櫸樹林,紅橙橙的色彩,無疑是山毛櫸一年之中最讓人吃醉的時刻。然而,想要拍到滿山燦爛的山毛櫸畫面卻不容易。山毛櫸生長的海拔雖然稱不上高,但是這種植物只生長在山區的迎風坡和稜線上,這暗示遊客:若想要一睹山毛櫸的風采,就非得耗費一番體力爬上山嶺。而山毛櫸所生長的中級山區,偏偏又是路徑複雜、地勢起伏大、地面泥濘溼滑之處,走起來讓人氣喘吁吁,若沒有登山習慣的遊客,恐怕還走不到稜線就打退堂鼓了。

山毛櫸蒼勁的枝幹,更能彰顯這種植物堅毅的生命力!

爬上山毛櫸生長的稜線固然辛苦,但若欣賞到美麗的山毛櫸秋景,倒也還值得,只是天賞不賞臉可就不是能夠事先計劃的。進入十月底深秋之後,適逢秋、冬季轉換,一波又一波南下的冷鋒讓北台灣的氣候變得時晴時雨,若想要欣賞藍天白雲下的山毛櫸,只能留意氣象,抓準鋒面之間的間歇空檔上山。不過山區的天氣多變,特別是迎風面的局部天氣更是難以預測。有時候,從登山口出發時明明還是陽光普照的好天氣,費了一番工夫爬上迎風稜線時,眼前卻是一片煙雨迷濛,四周的山毛櫸樹林,只是一片單調的黑白剪影,讓人看了感到扼腕不已。

東北季風的雲系翻越山稜而下,而山毛櫸就生長在北面的迎風坡上。
深秋上山賞山毛櫸常遇到煙雨迷濛的壞天氣,但這種天氣才是該區域的「常態」天氣。

相較於其他楓樹和槭樹,山毛櫸的紅葉時間更短,從綠葉開始褪黃、轉至紅橙色、到最終落葉,前後歷時大約只有兩週左右。此外,山毛櫸的葉片小,又生長在迎風面,此時只要一道東北季風鋒面經過,連續風風雨雨兩三天,就足以掃落滿山的山毛櫸紅葉。當山毛櫸的葉片飄落在稜線的山徑上,也就正式宣佈季節已由秋轉冬,而這些滿地焦黃的山毛櫸落葉將會化作春泥,以另一種形式重新滋養枝幹,讓山毛櫸得以茁壯,並且在隔年春天冒發翠綠的新葉。

山毛櫸的紅葉來的快,落得也快,想要欣賞山毛櫸的紅葉可要抓準時機。

北台灣山毛櫸私房景點

北插天山的山毛櫸不少,但爬起來頗辛苦。

北台灣觀賞山毛櫸最知名的景點有兩個—宜蘭大同鄉的太平山森林遊樂區和復興鄉的北插天山。拜森林遊樂區的步道規劃所賜,太平山堪稱是最大眾化的山毛櫸景點,免去辛苦的翻山越嶺,即可觀賞到大片山毛櫸。不過正因為太平山的山毛櫸太知名了,每年到了觀賞季節時,森林遊樂區會湧入大量的遊客,不僅園區內的住宿一間難求,假日甚至必須實施交通管制,遊客只能搭乘園區接駁車才能進出。再者,太平山森林遊樂區位置偏僻,交通遙遠,即便住在大台北地區的朋友開車前往,車程也要四、五個小時。

至於桃園復興鄉的北插天山也是山友們津津樂道的山毛櫸景點。北插天山海拔不算特別高,但是山徑起伏大,單日往返也要八、九個小時以上,尤其最後一段攻稜線的路程,還必須手腳並用,走起來並不比初階百岳輕鬆。不過真正讓我嫌棄的是,北插天山的山徑真的太泥濘了!只要是稍有雨霧的天氣,就足以讓潮濕的路面化成一堆爛泥,甚至形成一灘又一灘的泥坑,當泥濘的山徑再經過大隊人馬踩踏之後,就會變得更加慘不忍睹。在濛濛細雨的天氣下爬北插天山,保證比Merrell泥漿賽還刺激!

除了太平山和北插天山之外,新竹尖石鄉隱藏著一個內行人才知道的山毛櫸景點—內鳥嘴山。新竹地區叫啥「鳥嘴山」的中級山就有三座,分別是關西的「外鳥嘴山」,五峰鄉的「鳥嘴山」,還有這次介紹的尖石鄉的「內鳥嘴山」,若不特別註明是哪裡的「鳥嘴山」,還真的很容易馮京當馬涼。提到「內鳥嘴山」這個山名,或許新竹外地的朋友不是那麼熟悉,不過若說「北德拉曼山」(註),大家或許就比較有印象了。尖石鄉最有名的神木風景區除了以司馬庫斯為首之外,另外就是鎮西堡和北德拉曼山了,許多外地遊客皆因北德拉曼山的神木慕名而來,但內行的山友都知道,北德拉曼山除了有神木,往內鳥嘴山三角點的稜線上,也有一小片山毛櫸林,面積雖然沒有太平山和北插天山廣大,但少了盛名之累,因此內鳥嘴山的登山客人流量比起前兩者少了許多,而且就交通車程和健行難易度而言,內鳥嘴山算是個折衷路線。

註:北德拉曼係指「山域」,而不是具有三角點的「山頭」,三角點名為「內鳥嘴山」。

內鳥嘴山的山毛櫸林面積雖沒太平山和北插天山大,但是當地的山毛櫸樹型不差,頗有看頭。
內鳥嘴山三角點附近,有一棵山毛櫸「樹王」。
內鳥嘴山是新竹頭前溪的源頭。

順遊北德拉曼神木區

北德拉曼山是當地水田部落泰雅族人的「成年禮」試場,以前泰雅族長者將少年帶往北德拉曼山試煉,若少年能夠自行脫困回到部落,象徵有足夠的獨立生活能力,才有資格成為成年人,因此,北德拉曼山一直被當地族人視為「聖山」。

部落的族人很久以前就知道北德拉曼山區有紅檜巨木,但為了保護巨木不被盜採,因此格外低調,直到約二十年前才在媒體上曝光。北德拉曼山的巨木共有四棵,論巨木的數量、形體,遠不及拉拉山森林遊樂區和司馬庫斯的神木群,但這裡卻是台灣已知最低海拔的紅檜巨木群。四棵神木中,以一號巨木最為壯碩,且因為水田部落有「飛鼠部落」之別名,因此一號神木又被稱為「飛鼠神木」。三號神木推測曾遭到雷擊引火,已然枯死,雖有感到些惋惜,但自然界的生命循環就是如此,無須為此過度哀愁。

北德拉曼山一號神木。
小徑上巧遇台灣特有種蛇類—史丹吉氏黃斑斜鱗蛇 (幼蛇)。

日益大眾化的健行路線

北德拉曼山登山口位於水田林道的末端,過去這段林道的末四公里是未鋪設路面,必須駕駛高底盤四驅車才可以開抵,但今年十一月時,公務單位已協助重新鋪整林道,部分凹陷較大、易打滑的路面已用水泥補上,現在即便是一般房車若小心駕駛也可直達登山口。

不只是前往登山的林道變好開了,北德拉曼山的登山步道也是。最明顯之處在於原本要扶著岩壁小心通過的瘦稜,現在林務局也協助鋪設棧道,變得寬敞好走,不只讓遊客可以加快步行通過的速度,駐足在稜線眺望遠方的大壩稜線時,也更加安全可靠。

整體而言,北德拉曼山上內鳥嘴山的路線並不難,從登山口至三角點海拔爬升約700公尺,全程約3.3公里,對稍有爬山經驗的人來說,內鳥嘴山約兩個半小時內可攻頂,比起北插天山的路程和路況而言,內鳥嘴山算是相當容易。雖然內鳥嘴山算是親民宜人的健行路線,但是內鳥嘴山稜線時上仍有幾條叉路分別連結到那結山和煤源部落,建議欲前往內鳥嘴山的遊客還是要事先預讀路線,到現場時要仔細辨路。

中海拔山區屬盛行雲霧帶,午後容易起霧。
水田林道經重新鋪整後,路況已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