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技術

台灣夏季最清涼的山野活動-溯溪台灣夏季最清涼的山野活動 溯溪

台灣夏季最清涼的山野活動-溯溪台灣夏季最清涼的山野活動 溯溪
撰文/吳旭昇.攝影/邢正康、左承偉
2017/06/12發表,已被閱讀7,293次

什麼是溯溪?

隨著近年台灣戶外休閒運動的盛行,溯溪嚴然成為台灣夏季最清涼的休閒活動。溯溪故名思義,就是沿著溪流由下游溯行至上游的一項運動,英文可說是River Tracing 或是Upstream。想像一下大西洋鮭魚溯源而上的情景,衝破激流,飛越瀑布;溯溪活動同樣地,會經歷涉溪、跳石、攀瀑、橫渡、高繞、垂降及渡深潭,雖然沒有鮭魚傳宗接代的渴望與使命,但其中的挑戰及趣味性卻是無窮的。溯溪除了挑戰與趣味性外,溪谷天成的美景及豐富的生態,吸引了無數自然愛好者及生態地質研究者的加入。

溯溪的起源

早期原住民為了追捕獵物,或行走溪床,或徒手攀爬瀑布;釣者運用簡單的麻繩輔助上溯溪流,探尋最佳的釣場;日據時代,沼井鐵太郎為了研究大屯火山系,而曾溯行其間的溪流。日本人引進歐洲阿爾卑斯山區冰河健行的繩索技術,開始推展溯溪的活動,在日本發揚光大。二十幾年前,日本人將這項溯溪技術引進台灣,連同台北溯溪俱樂部成員溯行沙里仙溪,於是成為台灣溯溪運動的濫觴。

台灣是溯溪的天堂

台灣南北地形狹長且多高山,山區就佔了台灣土地大部份面積,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就有二百餘座,山脈陡峭。有高山當然就會有溪流,台灣河川有百餘條,其上游的支流溪谷就有上千。

一般而言,台灣的溪流都具有河身短、落差大及水流急的特性,且發達的幼年期的河谷地形侵蝕作用,造就了獨特的V形峽谷景觀,溪谷地形變化萬千,巨石林立、瀑布、深潭散布其間,而魚群、水生昆蟲生態也相當豐富。就因為台灣溪谷有其獨特的魅力及其原始的風貌,使得台灣成為溯溪愛好者的天堂。若冰攀、滑雪之於阿爾卑斯,那麼溯溪就等同於台灣。

溯溪是綜合性的戶外活動

溯溪,是一項綜合性的山野戶外活動,除了需要具備有和登山健行相關的知識技術外,尚結合了宿營、攀岩、游泳、定向定位、搬運拖吊、繩結繩索技術、釣魚、叢林穿越、野外求生、生態地質研究及自然觀察技能。

一般來說,溯溪前必須走一段山路才能到達起溯點,而很多溯溪行程常溯到源頭後,循山路下山,所以就跟一般登山健行相同;溯溪也常常會遇到深潭或需要橫渡溪流,這時就不得不游泳過去,因此就運用了游泳技術,同時必須熟悉水流的特性;遇到瀑布必須攀登時,攀岩的能力不可少,常常也須要用到放置岩械、繩隊確保的傳統攀岩技術,以及打岩釘、踩馬蹬的人工攀登技術;人員攀降及背包吊掛等繩索技術也常常用到;當瀑布無法強攻,採行高繞,則就得叢林穿越並運用定向定位的能力,回到溪流主幹上;兩天以上的行程,就要懂得選營地、搭外帳、生營火及炊事技能;若天數更長的行程,無法帶太多食物,學會野外求生及釣魚的技能,可以讓您不用為五臟廟發愁;最後,若您對地質生態有研究,那溯溪活動就更具意義了

就因為溯溪結合了各項的技能及知識,相較於其他單項的活動,就更為有趣,也是溯溪活動吸引人的地方。

溯溪可以勇敢,也可以很溫柔

溯溪難易等級,雖然經過前輩們的努力,但至今仍然沒個準則,溯溪沒法像攀岩一樣,可以為一條攀爬路線去定出5.9或5.10的等級。主要是因為溪谷的地形地貌,會因溪水的侵蝕作用及地震影響而年年不同;颱風或雨季前後,水量大小也對溪流的難易,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以目前北部最有名的體驗級溪谷-加九寮溪為例,雖然是最簡單的溪谷,但大雨或颱風過後,常讓許多溯溪隊伍無法進入或是受困其中。

然依照溪谷的海拔、特有峽谷或瀑布地形、溯行路線長短、溯行天數、季節等因素,仍可大致分出其難易程度。一般來說,當天往返且瀑布深潭可高繞的溪谷,就可定為初級,目前最熱門的溯溪體驗活動,大都選擇這類溪谷進行。兩天以上,需背負宿營用品及技術裝備,瀑布深潭必須直攻的路線可算是中級行程。至於溯源至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時間一個星期以上,甚至可能達二十天的行程,就可稱是高級溪谷行程。

你可以勇敢地,帶著技術攀登器材,全副武裝和冰冷的高山溪水搏鬥數天,登上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山頂;也可以很溫柔地在溪畔,光著腳丫子輕觸溪水,像是演偶像劇般,喝著紅茶,享受陽光的午后。平日不運動的上班族,可以選擇簡單的體驗型溪谷,來場瀑布飛泉的洗禮,享受大自然的芬多精;爸爸媽媽也可以帶著小孩享受溪水的清涼;若你是冒險王,高山溪谷可以激發你挑戰及探索未知的勇氣。這也是溯溪迷人、老少咸宜之處,可以勇敢,更可以很溫柔。

溯溪是一種團隊、有組織的山野活動

由於溯溪必須行走於濕滑的石頭上、泳渡於深潭激流間,不經意的滑倒或遇上水底的漩渦,可能就會有致命的危險。故溯溪活動,不建議單獨行動,最少要三人同行,溯溪是一種團隊的活動,團隊完美的合作,才得以共同通過困難的地型。

溯溪不只是團隊的型態,更是組織化的活動,團隊的成員必須依其專長能力,分配任務,各司其職。攀登能力強或游泳技術強的隊員必須擔任攻擊手,帶著繩索攀爬瀑布或渡深潭,架好繩索固定點,協助其餘隊員通過該困難地形;管理協調能力佳者,則負責人力的調配;心思細膩者,則可勤作記錄;經驗豐富的成員,可以判斷找出溯行上攀的最佳路線及方式。

近年來,推行冒險教育的單位,已把溯溪活動列為最佳的探索體驗活動,讓參與者學習如何領導與被領導、如何強化團隊的擬聚力,而將溯溪中團隊合作、組織化通過困難地型的經驗,運用於商場上的挑戰。

請注意環保及安全

根據 LNT(Leave No Trace)的原則及戶外安全守則,溯溪隊伍人數不宜過多,二十人為最上限,四至五人為一小組分開行進,若遇困難地型再集合通過。筆者曾在幾條熱門的體驗級溪谷,遇過上百人的溯溪團體,不只安全堪慮,而且驚擾到溪谷的生物。個人排泄物儘可能遠離溪水,並做妥善的掩埋,廁紙是絕對禁止使用的。岩盔及溯溪鞋是必要的兩項裝備,若有吊帶及繩索,是再好不過了,畢竟再簡單的溪谷,也可能溪水暴漲,吊帶和繩索的運用,可讓你全身而退的機會大為增加。

最後,還是要提醒讀者,享受溯溪樂趣的同時,請注意環境的保護及自身的安全,為下一代保有美麗的山川景致及推廣正向的戶外活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