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專題

野跑鞋與慢跑鞋到底差在哪?野跑鞋與慢跑鞋到底差在哪?

野跑鞋與慢跑鞋到底差在哪?野跑鞋與慢跑鞋到底差在哪?
撰文/左承偉.攝影/左承偉
2017/06/01發表,已被閱讀28,808次

路跑活動目前已是庶民運動中的顯學,而且也有不少朋友想要挑戰自我,計畫將自己提升到野跑階段,體驗不同的跑步風格與感受。

不過正因為看起來「都是」跑步這件事,所以有不少入門者對裝備並沒有那麼在意,認為路跑服裝與鞋子就能直接上路,然而事實上並沒那麼簡單,尤其是鞋子部分,雖然都稱為跑鞋,但多了個「野」字,便出現專業分工的差異性,而這些微小細節,卻足以影響使用者的運動舒適性,甚至是運動中的安全性。

這次本文針對野跑鞋與慢跑鞋的差異,進行一篇專述,讓想要投身野跑的朋友對野跑鞋有多一分的認識。

在哪裡跑成了設計核心價值

一如小標所說,跑步場域決定了兩者間的設計差異。野跑既然多了個「野」字,自是比一般運動場的跑步或都會郊區的鋪設路面,於地形變化、路面環境要複雜的多!

台灣的地景中沒有大型高原,因此野跑多處於山區步徑,這些地形除了常見的人工鋪設水泥階梯外,土路、碎石路、草生地,甚至出現倒木、大石等等,也不算罕見,並且取決於跑友選擇的路線。

相較路跑活動,市區內最常見的不外乎河濱公園、大型公園這些鋪設的水泥、柏油路面;當然,也有朋友著重膝蓋保護,偏好挑選學校、大型運動場的PU跑道。這些鋪設路面雖然在硬度、彈性與摩擦力上有所差異,但大體而言仍是單一環境,不像野跑那樣會在一段行程中出現許多不同的地貌變化。

另一方面,路跑在地形上相對平坦,也就是說即便路段有上坡下坡,但並不會像野跑那樣,在短距離內就出現高度落差的環境。這麼一來,野跑所要應付的環境比路跑來得複雜,因此在人體運動的動作上比起路跑更多元。

就算搬到郊區,只要路面多數範圍屬於鋪設路面,仍然屬於路跑,其實場域仍與大型公園、封路路跑相同。
相較於路跑,野跑沒有鋪設路面,甚至是完全的山路野徑,不僅微地形起伏大、地面形式也可能差異很大。

細說野跑鞋與慢跑鞋的差異

乍看之下,野跑鞋好像與路跑鞋沒有明顯區別,外觀看起來也很像,就是一雙戶外鞋啊,但兩者間在主要三大方向上卻有所不同,所以在我們對運動場域的差異有所認識後,現在來看看野跑鞋與慢跑鞋的不同之處。

1.大底與鞋齒的差異:野跑鞋與路跑鞋甚至慢跑鞋最明顯的不同並非在鞋身,因為鞋身都要符合包覆足部的基本功能,加上兩者都是低筒鞋,所以一般入門者直接從外觀來看的確不易區別。

但實際將鞋底顯現,就可發現慢跑鞋、路跑鞋的大底鞋齒較不明顯,甚只有些僅有排水溝槽設計。換句話說,慢跑鞋、路跑鞋因為都是在平整鋪設路面上使用,所以鞋底接觸地面的面積越大,抓地力越好,這也就是慢跑鞋大底之所以鞋齒不明顯的原因。

反觀野跑鞋,因為著重「越野」機能,鞋齒相對明顯,甚至足尖、後踵部位,更會強調如勾狀的鞋齒,如此才能保有在崎嶇不平的路面上具備抓地力;就好像吉普車車胎的胎紋宛如巧克力塊,但賽車胎卻非常平整,是一樣的道理。

從大底觀察,就可以很明顯發現路跑鞋與野跑鞋的鞋底有很明顯的差異,例如鞋齒深度、鞋尖的鞋齒設計、鞋齒的形狀等等。

2.鞋身保護性差異:野跑鞋與慢跑鞋從「形狀」上看來沒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就如同房車、吉普車、跑車,都是一個車身配上四個輪子,因為這是車子的最基本造型。不過真要說起來,其實兩者在鞋身上的差異仍是不小!

越野跑既然是在野外跑步,不平整的地面、樹枝、石塊對腳部產生一定的風險,這絕非城市中的鋪設跑道所能比擬。因此就野跑鞋來說,鞋身前端也就是腳趾處,一定有加強保護構造,以降低踢到石頭的傷害。鞋身方面,通常野跑鞋也比較厚一些,除了增加包覆性與支撐性以外,主要還是減少外在的尖銳物穿刺或割傷,而這些保護措施在慢跑鞋上就顯不出意義,所以慢跑鞋反而可以追求輕量化,甚至超輕量,以減輕跑者的負擔。

路跑鞋多強調輕量化,因此鞋面較為輕薄,優點是重量小,但是在野外的保護性會變弱,而且通常沒有防水機能。
野跑鞋著重對足部的保護,所以比起路跑鞋要厚重些,但是可以應付多樣的環境,甚至有許多野跑鞋具備防水透濕功能。

3.中底彈性差異:講到這就真的有點難度,原因在於中底藏在鞋內,一般人不會特別注意,所以只得請讀者以邏輯想像,理解野跑鞋與路跑鞋的差異在哪。

誠如前面所說,路跑鞋用於鋪設道路,這些路面雖然平整但硬度上稍大,因此跑鞋鞋在中底設計上使用較Q軟的材質,藉此協助吸震,降低衝擊力對足弓、膝蓋的傷害。甚至有些跑鞋還強調具備氣墊,提升吸震效果。

但野跑鞋不同,它的運動方式較為激烈,會產生較大的衝擊力,所以這時反而要提升中底強度,選擇較硬的材質,將吸收到的衝擊力道擴散至整個足面,並且穩定維持對足弓的支撐性。而且就使用壽命來說,稍微硬一些的中底也能增加野跑鞋壽命。

或許這樣解釋,讀者仍不好理解,讓我們用避震器來進一步說明。簡單地說,越野車因考量路面會劇烈顛頗,所以會將避震器承受衝擊後的收縮磅數拉高,以確保在衝擊中可以承受,而房車則因駕駛路面相對平整且追求舒適性,所以避震器的磅數也就比較低。

其實野跑常有這種由較高處向下衝跳的衝擊,因此它的中底必須比慢跑鞋要來得能承受壓力。

建立專用觀念有益運動安全

這些年台灣民眾的運動風氣快速提升,尤其年輕一代的確在人口比例上增加許多。不過相較於一般路跑、健身房跑步,野跑還是一個在成長中的新戶外活動。它的優點當然是讓運動者走入大自然,享受自然環境,但它的環境與地形也因此複雜許多,所以建議網友若要從事野跑活動,還是要考量選擇專用鞋款。

畢竟就如同買車一樣,喜歡親近自然愛旅行、愛露營的人,比較會選擇SUV;偏好追求速度與競速駕馭感的,當然選擇跑車,這不僅是在合適場域使用合適裝備,更重要的也是建立專用裝備的使用觀念。畢竟較不適合該場域的個人裝備,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尤其是鞋子!在戶外活動中因抓地力不足而滑倒,或中底支撐力不足以保護足弓,進而產生足底筋膜炎,這些不都違背了運動的本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