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專題

為何穿健行鞋或登山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何要穿健行鞋或登山鞋

為何穿健行鞋或登山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為何要穿健行鞋或登山鞋
撰文/左承偉.攝影/左承偉
2022/08/31發表,已被閱讀10,672次

陪伴我們行萬里路的「鞋子」,有其非常重要的機能,撇開買鞋必須合腳的基本需求,其實不同環境也應該穿著不同的鞋子,如此才能讓自己舒適且安全。一如工地作業人士常穿著「鐵頭靴」,以避免重物砸到腳背。溯溪必須穿著溯溪鞋,才能確保在溪中步行不易滑到。同理,那登山健行呢?但坊間對於登山健行該穿什麼樣的鞋,卻常有天差地別的見解,這當中當然各有理由與立場,但毋庸置疑的,既然有不同設計,也就往往代表不能機能。

不同鞋款機能大不同

作為保護腳的工具,鞋子因機能需求發展許多款式,不同鞋款往往對應不同活動與使用環境。舉例來說,室內拖鞋是居家使用,多數人家中地板不是磁磚、木地板,就是地毯、塑膠地板,所以少有磨耗,如此拖鞋鞋底便不需太耐磨,而是著重踩踏舒適度,鞋身盡量輕便、好清潔。不過這種鞋底肯定不適合在室外行走,鞋身也缺乏對腳的保護性。

有了這種認知,選擇鞋子必須考量使用環境,而非一雙鞋行遍天下。坊間不少人認為,走個郊山又沒啥了不起的,所以隨便穿布鞋、球鞋都沒差,但真是這樣嗎?如果讀者們再仔細想想,為何俗稱的「運動鞋」又區分為籃球鞋、足球鞋、慢跑鞋、網球鞋……,這些難道不都是為了不同運動,其動作差異與使用場地而產生的設計嗎?例如足球鞋大底有生橡膠軟釘,就是為了在草地上奔跑;籃球鞋的鞋筒都屬於中高筒,則是為了時常彈跳的籃球運動,最容易受傷的就是腳踝,因此將鞋筒提高,並藉此固定腳踝,使運動員在萬一落下不慎踏空時,腳踝不會扭傷,或減少扭傷的程度。

由此可知,我們便能推論出這些不同運動中,基於各別的機能需求與保護足部的不同部位,才有了不同的設計,所以接下來看看穿著布鞋、球鞋或雨鞋登山的風險在哪裡?

鞋子種類多,坊間對於登山健行也未必著重專業鞋款,但真的專業鞋款不重要嗎?

穿布鞋、球鞋、雨鞋的風險

布鞋又稱帆布鞋,是一種便鞋,布鞋當作居家外出、輕鬆逛街不成問題,因為它的鞋底通常只有紋路,也就是排水槽,卻沒有鞋齒的構造。此外,它的大底通常比較薄、鞋身也是,這些都是為了減輕重量,讓整體更加輕便。

穿布鞋走郊山有什麼問題呢?由於鞋身薄,鞋尖通常沒有加強的保護構造,所以一般最怕踢到石塊。別以為這很少見喔!即便郊山步道,樓梯也不可能如居家住宅做得如此標準,因此難免階高有高有低、階面有寬有窄,有時一個不注意提腳低了,難免踢到。此外大底薄,承受體重與下坡的衝擊力就比較差,對長時間行走,或路面比較不平的情況時,容易造成足弓痠痛,甚至有些人會出現疼痛感。抓地力上,對於階梯式步道可能感受不明顯,但如果是土路、天然步徑,上坡時就會因鞋底缺乏鞋齒,而失去抓地力,難以上攀,下坡也同樣容易缺乏抓地力,而容易滑倒,這些都很容易造成危險、發生意外。

球鞋常是運動鞋的泛稱,誠如前段所說,運動鞋的種類很多元。坊間較容易看到的是,穿著類似慢跑鞋去爬山。在大底與中底設計上,球鞋通常比布鞋好很多,比較能承受跑步帶來的衝擊力,但多數跑鞋適用於都會區的柏油路、操場跑道,所以大底不需具備鞋齒,或是鞋齒平淺,就像跑車胎或房車胎一樣,但這麼一來行走上下坡的天然土路,就容易打滑。另一方面,尤其是跑鞋常強調輕量,所以鞋身雖然比布鞋有包覆性,以及增加厚度,但多屬於柔軟輕便的材質,對腳背的保護性仍然不足。而且跑鞋均是低筒鞋,對於腳踝完全沒有固定性,也就無法在萬一滑倒時保護腳踝,容易造成腳踝扭傷。

布鞋鞋底通常不具備鞋齒,對崎嶇多變的野外步徑來說,很容易打滑。
缺乏鞋筒的布鞋,很容易在滑倒時扭到腳踝。

至於雨鞋,則是坊間登山網路圈最喜歡討論,甚至爭論的鞋款,有人認為雨鞋既便宜、又防水,加上穿脫方便,甚至因為很多山區工作者都穿雨鞋,所以有一批擁護者,但實際上雨鞋可不是人人可穿,甚至新手穿雨鞋還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雨鞋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包覆性比較差,穿鞋不止考慮腳板長度合不合,也要考慮鞋身對整個足部的包覆性,也就是固定能力。此外,市面上的雨鞋鞋號常常不細緻,這就很容易讓雨鞋的合腳性更差。合腳性或包覆性不良,讓行走過程中足部在雨鞋內晃動,以及人體容易誤判上坡時腳步該抬起的高度,便容易被絆倒。有人會用墊鞋墊,穿多層襪子來「塞」滿雨鞋,藉此改善合腳性與包覆性,但這麼一來本來就不透氣的雨鞋,這時變得更悶,反而造成另一種不適,甚至容易有患上足癬的風險。

再者,多數雨鞋的鞋面都不厚,對於腳背的保護也不是太好,雖然坊間有所謂「鋼頭」雨鞋,但整體的重量變重許多,這也是雨鞋比較麻煩的問題。大底方面,多數雨鞋鞋底也都沒設計鞋齒,在山區步行時的抓地力會變差,容易出現滑動,有些設計有鞋齒的款式,但鞋齒的設計也未必適合登山的野徑。鞋筒部份雖然雨鞋的鞋筒高,但為了在沒有鞋帶的情況下好穿脫,鞋筒一定做得比較寬,因此支撐性並不會比較好,甚至有些材質比較軟的雨鞋,還容易在踩空或滑動時讓腳踝扭傷。

雨鞋雖具備鞋齒,但不見得耐磨或具有好的排泥性,也不是登山專用鞋款。
雖然雨鞋也有鞋筒,但容易折彎,也比較寬大,滑倒時還是很容易造成腳踝受傷。

為何說健行鞋與登山鞋是專業鞋款

認識布鞋、球鞋、雨鞋在大底與鞋身上的設計後,便不難理解這些鞋款本來就不是針對健行或登山活動,所以難以在戶外保護腳部;反過來說,健行鞋與登山鞋呢?它們不就是為了設計在山野活動的嗎?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健行鞋與登山鞋的構造,以及它們的機能。

首先,不論健行鞋或登山鞋,大底一定都有鞋齒構造,尤其設計較佳的款式,還會考慮排泥性,也就是在泥路步行一段時間後,鞋齒間不會被泥巴塞滿,並且保有抓地性。再者是鞋尖的部分,這兩種鞋一定具備加強的橡膠構造,可防止不慎踢到石塊時,腳尖會受傷。後踵的部分也會有加強構造,藉此提高對腳部的支撐性。更專業的鞋款,大底的硬度與鞋齒紋路還會考量地形,例如岩石地形、針闊葉林、泥地、雪地等等,一如越野車胎也依照路況分成不同款式。

中底設計上,健行鞋與登山鞋多考慮長時間步行,以及下坡對腳掌的衝擊性,所以會選擇有一定支撐力,且具備吸收衝擊的材質。鞋身除了著重楦頭是否適合腳型外,材質也要能保護腳背,並具備良好包覆性,讓鞋、腳合為一體。

此外,專業健行鞋與登山鞋,鞋身還會考量透氣排濕,也就是防水排汗,不僅不會讓雨水、露水滲透,濡濕襪子,還能將步行後的汗氣向外排出,保持相對乾爽,而這些都是布鞋、球鞋、雨鞋絕對做不到的。其他細部的設計上,健行鞋與登山鞋會採用風箱式鞋舌,除了固定性與保護性比較好以外,即便踩入水中,只要不要超過鞋筒的高度,外面的水一樣無法進入鞋內。還有就是在登山鞋或健行鞋的鞋帶孔的設計上,多半使用強化樹脂,甚至金屬扣具,這些都是為了增加耐用性。

登山鞋或輕量健行鞋,對鞋齒與大底的設計是相當專業與講究的。
好的健行鞋或登山鞋連鞋墊都很講究
登山鞋或健行鞋的鞋尖都會微微翹起,這不是造型,而是增加對上攀的抓地角度與面積。
即便以高科技防水透濕布料做為鞋面的健行鞋,足尖還是具備加強保護的膠層。
風箱式鞋舌不講讓腳背比較舒服,也不易滑動,而且不會讓水流進鞋子裡。
防水透濕機能現在已是許多登山鞋或健行鞋的「標配」
具備防水透濕的中筒登山鞋,在淺水區域能仍步行,不會讓腳弄濕。
好的中筒登山鞋設計,即便鞋帶能固定到很高的位置,但仍然很好穿脫。

專業健行鞋與登山鞋差在哪

對不少入門的讀者來說,健行與登山到底有什麼差別?所以健行鞋、登山鞋有必要都買嗎?其實健行與登山本來是兩種不同定義的活動,但由於在台灣很少人談論,多年來大家也就混為一談。

登山鞋在後踵部位會加強,以保護腳跟。

至於登山則往往意涵著多天數、裝備較多、較重,環境上是中海拔到高海拔,有明顯的上升與下降高度,以及完全野外的步徑,甚至必須使用繩索、鉤環等輔助裝備。這類情況下,除了背包視行程天數有可能使用45~70公升,因此重量鑿有可能從15~25公斤不等,所以整個人的負重增加,因此對於腳掌的壓力比較大,也因為長時間行走,讓足部更容易累積疲勞。更重要的是,由於活動時間變長、範圍變大,更不能讓足部受傷,所以登山鞋一定具備鞋筒,並由此保護腳踝、避免扭傷,而這也是登山鞋與健行鞋最明顯的外型差異。除此之外,健行鞋與登山鞋還具備一定的耐候性,即長時間使用、活動強度較強,以及面對降雨等等,都可以確保對腳步的保護。

至於登山則往往意涵著多天數、裝備較多、較重,環境上是中海拔到高海拔,有明顯的上升與下降高度,以及完全野外的步徑,甚至必須使用繩索、鉤環等輔助裝備。這類情況下,除了背包視行程天數有可能使用45~70公升,因此重量鑿有可能從15~25公斤不等,所以整個人的負重增加,因此對於腳掌的壓力比較大,也因為長時間行走,讓足部更容易累積疲勞。更重要的是,由於活動時間變長、範圍變大,更不能讓足部受傷,所以登山鞋一定具備鞋筒,並由此保護腳踝、避免扭傷,而這也是登山鞋與健行鞋最明顯的外型差異。除此之外,健行鞋與登山鞋還具備一定的耐候性,即長時間使用、活動強度較強,以及面對降雨等等,都可以確保對腳步的保護。

一般來說,健行主要是在戶外步道上的行走,可能是鋪設步道,也可能是野徑,在台灣常見的就是郊山步道,這種場域雖然沒那麼原始,但偶爾仍會遇到一些天然步徑,活動時間也多半只有一天半日,裝備相對輕鬆簡單。頂多是揹一個20公升以下的小背包,所以重量很少超過5公斤,因此對於腳掌的壓力不會太大,加上步行時間比較短,所以屬於相對輕鬆的行程。這種情況下,健行鞋就能應付,穿起來也相對比登山鞋來的輕鬆些。

至於登山則往往意涵著多天數、裝備較多、較重,環境上是中海拔到高海拔,有明顯的上升與下降高度,以及完全野外的步徑,甚至必須使用繩索、鉤環等輔助裝備。這類情況下,除了背包視行程天數有可能使用45~70公升,因此重量鑿有可能從15~25公斤不等,所以整個人的負重增加,因此對於腳掌的壓力比較大,也因為長時間行走,讓足部更容易累積疲勞。更重要的是,由於活動時間變長、範圍變大,更不能讓足部受傷,所以登山鞋一定具備鞋筒,並由此保護腳踝、避免扭傷,而這也是登山鞋與健行鞋最明顯的外型差異。除此之外,健行鞋與登山鞋還具備一定的耐候性,即長時間使用、活動強度較強,以及面對降雨等等,都可以確保對腳步的保護。

健行鞋屬於相對輕量的戶外鞋,適合一般步道或平緩野徑穿著。
登山鞋是為登山活動所設計製造,自然對腳部、腳踝的保護性較好。

如何選擇健行鞋或登山鞋

既然我們了解了健行鞋與登山鞋的外型與機能的差別,所以在選擇上當然也會基於環境與需求不同,挑選不同的鞋子。簡單來說,如果是郊山的一天、半天健行,就可以選擇健行鞋,但若是兩天或以上的高山健行、登山,在背負較重與環境較原始的情況下,建議還是使用中高筒的登山鞋為佳。至於防水透濕機能,建議挑選有這種功能的款式,比較不容易在天氣變壞時讓腳弄濕。

但如果預算與需求有限呢?個人會比較建議登山鞋款,原因是登山鞋的機能仍較健行鞋為強,所以使用範圍比較大,但不容否認的,登山鞋的價格也比健行鞋為較高,所以如果是只喜愛走走郊山的朋友,那還是挑選防水透濕的健行鞋。總之,挑選適合環境、機能完整的專用鞋款,才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中筒健行鞋或登山鞋對於腳踝有非常好的保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