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行程

南迴漫遊牡丹鄉石門山南迴漫遊牡丹鄉石門山

南迴漫遊牡丹鄉石門山南迴漫遊牡丹鄉石門山
撰文/宋為農.攝影/宋為農
2020/01/31發表,已被閱讀7,502次

說到恆春半島的旅遊,多數人首先聯想到的觀光景點就屬墾丁,少有人會將目光放到恆春半島的山域。實際走訪一趟199 縣道後,發現沿線引人入勝的自然與人文景點很多,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景點之外,還包括知名的四重溪溫泉,四重溪溫泉的開發歷史可溯及日據時期,並與北投、陽明山、關子嶺並列為「四大名湯」呢!199縣道抵東源部落前另有一叉路(199甲)可抵旭海,背山面海的環境,很適合尋幽客來此享受慢活的度假情趣。

登石門山 訪石門古戰場

牡丹鄉乃由恆春半島的車城進入,當行車穿過車城時,除了感受到炙熱的太陽,空氣中還瀰漫著一股洋蔥味,略帶嗆辣的氣味與當地火熱太陽頗為呼應,這是車程的第一印象。

當199 縣道準備進入牡丹鄉時,可見一道地勢險峻的隘口,把守著出入山區的咽喉,這是由石門山和一溪之隔的五重溪山夾天險之勢對望,兩岸絕壁有如一扇門戶,故曰「石門」,這裡也是台灣近代史中知名的「牡丹社事件」發生地。

石門隘口旁有一步道可抵山頂,全長1050 米,海拔爬升卻陡升300米,步行約50分鐘可登頂,走起來小有運動效果。石門山步道全程都在樹林內,沿途沒太多展望,在里程五百公尺處有個觀景平台,可讓遊客稍稍在此喘口氣,從平台向外眺望可與五重溪山對望,向東北方的遠處則有座落在牡丹水庫下方的牡丹村。

石門山步道沿途設有當地植物生態解說牌,當中又以白榕最具特色。白榕是熱帶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樹種,特徵是會滋生氣根吸收空氣中的水氣,當垂下的氣根接觸到地面後,就會深入土壤繼續成長茁壯,甚至發育成另一叢樹幹。由於榕樹根系發展盤根錯節,氣根在擴散的過程中甚至會「絞殺」其他植物,因此榕樹往往能夠成為熱帶地區的優勢樹種,並藉由它超強的擴散能力,形成「一樹成林」的奇特景象,至於究竟哪一根樹幹才是最初的榕樹主幹,時間一久就難以分辨了。

登石門山的後半段路程,有一片由白榕所組成的樹林,當地人稱「白榕谷」。雖然讀者們對榕樹不陌生,許多都會區的公園、校園中都能看到榕樹,但若想要在郊山看到大面積榕樹林,反而只有在位於熱帶地區的恆春半島、墾丁或是熱帶離島(例如小琉球)較有機會,對於習慣在北部和中部山區活動的筆者而言,探索由大片榕樹組成的山林是這次短程健走中最富新鮮感的地方。

眾多氣根的榕樹,正是熱帶地區的代表喬木。
茂密的榕樹林,陽光不易穿透。
石門山緊鄰石門古戰場,標高海拔384米。
遠眺原民部落,頗有遺世獨立之感。

碧水藍天觀牡丹水庫

牡丹水庫完工於民國84年,屬於興建年份較新的水庫。別看牡丹水庫在全國的知名度不高,其水庫壩長400米以上,壩高145米,蓄集了汝仍溪和牡丹溪溪水,總蓄水量達3000萬噸,足以供應恆春半島民生及農業用水。遊客經過此處,不妨登上壩頂飽覽碧水、藍天、青山相互呼應的風光,或是可從稍遠的199縣道上,居高眺望水庫壩體全景,感受氣勢磅礡的壩體工程。

牡丹溪是當地最重要水源,對比南屏東的河川多半呈現乾涸的荒溪狀態,牡丹溪能夠擁有穩定水源實屬難得,清淺的溪水孕育著當地特有的高屏縱紋鱲。或許是熱帶海域的水上活動更吸引人,大多數遊客都跑到墾丁海域,因此少有遊客來此戲水。對個人而言,難得在冬季尋得一處可穿著短褲、體驗涉水釣魚之樂的清溪,也為個人的釣遊足跡拓展至寶島的南界。

東源水上草原

順著牡丹溪往上游的方向續行,最終來到溪流的源頭—東源部落。有別於溪流上游給人的印象應該是森林茂密、幅員狹小的溪谷,東源部落位於群山環繞且地勢平緩的谷地。寧靜的聚落氛圍,以及四周綠意盎然的環境,頗有世外桃花源之感,遼闊的東源「水上草原」放眼望去盡是大片的野薑花田及荒草原,此番奇景總能吸引每位路過的遊客駐足觀賞。

所謂「水上草原」就是一大片沼澤濕地,草叢底下是由層層疊疊的草根堆疊而成,盤根錯節的草堆之下是豐沛的泉水,這兒就是牡丹溪的源頭。「水上草原」的名稱聽起來固然浪漫,但這片濕地卻是當地排灣族巫師將收服的邪靈和惡鬼的放逐之地,因此當地原住民將此視為禁地,若沒有經當地長老和祖靈溝通並進行過儀式,外人是不能擅自闖入的。若從生態保育的觀點來看,濕地扮演著重要角色,具備淨化水源、涵養水源的功能,豐富的植物相貌和水源,更為許多鳥類和兩棲爬蟲動物的棲所,且形成一個包含生產者、初級消費者和高階掠食者的完整生態系。

牡丹溪源頭的東源濕地是國家級保育濕地。
牡丹溪水源清澈穩定。
牡丹溪內的高屏縱紋鱲是當地原住民。
赭紅尾鴝是難得一見的冬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