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先進國家的人民均可依法擁有刀槍,但不論合法與否,都會發生傷人事件。不過人民合法擁有刀槍的歷史越長,通常代表社會普遍具備正確的刀槍知識,比較不會做傷人的傻事。
反觀臺灣合法擁有各類刀劍利器的時間不久,相當缺乏相關正確知識,很容易發生意外傷人事件。例如潛水玩家不帶潛水刀,遭到破漁網纏住以致氣瓶耗盡失去性命。一時暴怒隨手拿起餐刀一刺,就取走無辜的生命,而兇手卻非窮兇惡極,只是沒有正確用刀知識。這類事件不勝枚舉,也都缺乏媒體持平報導。
從這把南京大屠殺砍殺107人的武士刀,於國軍軍史館遭竊,進而殺傷總統府守衛憲兵,而被媒體稱為妖刀並大量加入靈異說法的報導,顯示出許多錯誤用刀報導,甚是遺憾,並且迫切需要持平報導以正視聽。
為何盜刀帶刀不被發現?
多年來媒體均將該把武士刀報導為妖刀,因此該刀已擁有廣泛知名度,加以它是南京大屠殺的重要證據文物,因此軍史館必須公開展示。
一般來說強化玻璃展示櫃原已可保護該文物,但卻難防有預謀的歹徒,因此針對此事件,日後該刀展示櫃,可能還得增設防到警鈴等設施,方可平息媒體指責保管不周之怒。
兇嫌取得該刀以貼著身體、靠近屋舍牆面的方式避開路人視線,走了數百公尺到總統府,為何沒人發現?其實現代社會工作繁忙,路上行人匆匆,都心有所思,少有人注意旁人,所以不難理解兇嫌順利帶刀到總統府。
此外,正常的武士刀都經過精密拋光,日人稱為「豔研」,刀身明亮如鏡,若真的這樣帶在路上,或許有可能被路人發現報警。但該刀表面滿是鏽痕,加上兇嫌攜帶的方式,的確難以引起路人警覺。
該把刀到底利不利?
坊間媒體曾引用贈與者,以及誆稱被妖刀誘引,姦殺女高中生的軍史館二兵之論點,稱該武士刀十分鋒利。但從電視畫面看來,那把刀實在鈍的很;凡是玩刀經驗豐富者,通常瞄一眼就知道刀的鋒利程度。所以除非刀真的有魔力,否則不可能有玩刀割傷手的情節。
二戰日軍非常重視軍刀,廣泛配屬隨軍工匠幫忙修理、研磨,該刀護手前銅片上雕刻著:「南京之役殺107人」的銘文,雕刻字跡非常有個人風格,屬日本傳統毛彫技法,一定出於日本工匠之手,更增加此文物的公信力。二戰爆發,隨軍軍刀工匠遠不敷所需,不少韓國、琉球、臺灣人都投入此待遇豐厚的行業。美國軍事家曾說:「日本二戰投入戰力貢獻度極低的軍刀資源,轉用來生產大炮、飛機,戰爭要晚半年結束。」戰場上的美軍指揮官則說:「日本軍隊在美軍節節進逼後發動逆襲,本來要隱密集結再衝鋒,以發揮奇襲效果,無奈軍官在部隊集結完畢後,要求全部高舉光亮的刺刀、軍刀,再大聲呼喊天皇萬歲衝過來送死。」
依據上述口訴歷史不難發現,國軍當年斃敵擄獲這把軍刀,應該還很鋒利、光亮,但到國史館典藏,經手人士不懂武士刀保養,刀才會鏽跡斑斑,甚至變成現在很鈍的狀態,刀身鏽跡甚至刀口缺損無關日軍殺人。
此外,武士刀砍殺後,刀身沾血再舉起作勢砍殺,血液必定滲入刀柄內,然後發臭、長鏽,所以持有刀的軍官,一定要求隨軍刀匠清乾淨,刀鈍了再磨鋒利,若發生媒體所稱手握刀把後滿手都是乾掉的細碎血渣,應不是發生在日軍還保有該刀之時。
真的是南京大屠殺百人斬的凶器嗎?
有媒體質疑該刀是否涉及南京大屠殺?其理由是外觀式樣(刀裝)是日本 98 式,而98式刀裝配發部隊比南京大屠殺晚一年,因此認定並沒涉及大屠殺,殺多少人的銘文則是 98 式刀裝配發後,才刻在公發新刀那塊銅片上以玆紀念。
不過日本制定 98 式刀裝,不論護手、柄頭、捲刀把的扁絹帶等都規定的紋樣裝飾,以區別官階高低。例如護手,大佐級以上鍍金。刻著殺107人字樣的那塊銅片,主要用來固定刀的護手,閩南語稱「合銅」,日文原文讀音ha-ba-ki,漢字寫成金字旁加祖字。該刀的素面合銅紋飾並非制式公發,可能是持有者為了雕刻文字,委託隨軍工匠另外做的。日本武士非常愛刀,刀裝改來改去無妨,就是不改刀刃,所以才有很多傳世數百年的骨董刀。
另一方面98 式刀裝頒布前,日本職業軍人隨身武士刀可能是家傳刀,也有可能是刀店自購帶到軍中,直到 98 式刀裝頒布,還是原來的刀刃,只換裝公發的刀裝,因此主張以刀裝認定該刀不可能涉及南京大屠殺,說服力不足。
再者,98 式刀裝頒布的時代背景是南京之役後,日本三月亡華幻想破滅,大量徵集義務兵投入中國戰場,日本各地刀鋪訂單接滿、現貨全無,於是改由軍方在日本靖國神社旁,設立大日本軍刀冶鍛所機械量產供應,可惜大戰末期冶鍛所被美機炸毀,片瓦無存。
該把武士刀屬於武士刀的哪一類
日本武士刀彎度分三大類,步戰、俠客拼武藝的刀絕大多數先反,就是刀尖段比較彎。儀仗用刀稱為中反,刀最彎的部份在刀身中段,通常京都附近的的刀都屬中反,因此又稱京反。騎馬武士的刀最彎處靠近刀把,揮刀砍到物體,加上馬匹衝向前的擠壓,單手持刀比較不易從手裡鬆脫。武士刀應運劈砍功能差異,使得刀的弧度不同,並有不同稱呼,是武士刀基本常識。
大體上日本戰國結束後槍炮興起,便少有新造的腰反刀。明治天皇出巡也沒有古武士裝扮護衛隊,何況明治天皇下廢刀令,護衛隊的刀改成西式馬刀,新鍛造的中反武士刀已成稀有族類,反而是步戰的先反刀占了軍刀的大多數。
新聞影片的那把武士刀,出乎意料的是腰反,不僅如此,二次大戰期間拍攝的各種記錄片中,很多日本軍官的軍刀都是腰反,難免引發試圖運用基本日本刀知識深入思考,為何最適合步戰的先反刀,卻相對少見配備在日本軍官的腰際?
從新聞影片推測該刀的刀背厚度略大於8mm,應是家傳或是刀鋪裡特別挑選、訂製材料厚重堅固的刀。武士刀刀身接刀榫(裝木柄處)的厚度最大,若 8mm 略大,屬於刀重超過一公斤的劍術高手級厚重刀。若是厚度 7mm 略大,刀重大約0.85公斤,屬一般等級。若厚度比 6mm 略大,刀重約 0.7 公斤,屬戰爭末期配給充員兵的輕便刀。早年臺灣混黑社會的地痞常因械鬥,後者刀身輕薄易砍斷,被蔑稱為「囝仔刀」,即小孩子玩的刀。中國抗日打了14年,剛開戰時的日本孩童,到了戰爭末期都已成年參軍,孩童成長期間需要豐富的營養,卻困於戰爭吃不飽,新兵各個瘦小,太厚重的武士刀揮不動,軍方配給的軍刀只得越來越輕薄短小。因此由刀重、款式等,推論該把刀原是持有者從軍自行攜入,而非公發的量產機械刀。
武士刀具備殺傷力的條件
刀砍向目標的殺傷力關係兩項要素,一是揮砍力道與速度,刀揮得越快殺傷力越強;第二要素是刀重,質量加速度造成殺傷力,但兩者相互矛盾,刀越重揮得越慢,減損殺傷力,反之刀越輕揮動得越快,卻減損重量造成的砍殺效果。
武士刀與中國大刀各占一項,日本刀強調速度,刀輕減損砍劈效果,中國大刀揮砍速度較慢,但刀較重而有很大殺傷力。中國北方大漢很容易增大揮刀速度,所以長城以北的大刀隊最叫日軍喪膽。網路上曾經瘋傳一段影片,一位美國人以武士刀、中國大刀分別各劈一個籃球,武士刀劈下去刀彈開,籃球有刀痕卻沒砍破!因為武士刀的質量加速度劈到有彈性的籃球迅速耗盡,所以劈不開。中國大刀劈下去,籃球卻被劈開。這是因為大刀設計的劈砍力量點集中在寬大的刀前段,籃球的彈性卻擠不掉大刀集中的動能,所以被劈開。
不過武士刀並非不能砍破籃球,而是需要再劈到目標物的瞬間,握刀兩手腕要分別交錯相互往內關、扭轉,同時用勁將刀身下壓,以增加劈砍勁道,才能防止殺傷力大幅減少,影片中的美國人沒做這個劈砍要訣,所以也就砍不破籃球了。
以上兩個揮刀力學原理與知識,便能解釋上文留下的兩個疑惑。一、二戰日本軍官的佩刀為何多腰反?這是因為處決劈砍戰地無辜民眾,雙腕用力向下擠壓,製作不佳的武士刀,越劈砍刀身後腰段會越彎曲,先反刀多砍幾次,最後變成腰反。至於那把屠殺107人的本文主繳,雖然原材料厚重刀身不易變形,但經過南京大屠殺一役的瘋狂砍殺,合理推論刀身出現變形。二、日本刀不是異常鋒利,怎麼被砍的憲兵傷勢不重不輕?難道是妖刀失了妖性?其實這是該把刀保持在贈與國史館中很鈍的狀態,加以兇嫌並非練家子,沒練過力氣小,一公斤的武士刀揮不太動,若好好練幾年劍術,反而會改變念頭而不會幹傻事。
總而言之,多年來媒體把那把武士刀太神話了,若報導加入更多正確的刀劍知識,任何想讓妖刀再飲血的圖謀,都會覺得是不可能的空想而放棄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