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 │ 裝備

進口Sea to Summit與國產歐都納睡袋內套大PK進口Sea to Summit與國產歐都納睡袋內套大PK

進口Sea to Summit與國產歐都納睡袋內套大PK進口Sea to Summit與國產歐都納睡袋內套大PK
撰文/左承偉.攝影/左承偉、宋為農
2017/03/29發表,已被閱讀10,816次

二月間,U-Outdoor看到一篇關於睡袋內套的發問,於是本站便針對Sea to Summit這款睡袋內套是否能「增溫15℃」產生高度的好奇,決定來場「直購直測」,透過科學數據說話才能服人,並以國產知名品牌歐都納的同類產品做為實測對照組,進行一場「洋槍土砲大對決」!

初步材質、構造與價格分析

光看包裝來說,Sea to Summit的確具有較佳的優勢,低丹尼數的尼龍布束口袋,加上一個顯而易見且充滿產品說明的吊牌,而且上面還明確寫上「可增溫15℃」。至於歐都納在這部分就顯得樸實許多,鐵灰色尼龍布束口袋,不算起眼,但有耐髒的優點。

Sea to Summit 產品包裝精美;歐都納的包裝很樸素。
Sea to Summit 睡袋內套包裝顯示,可增溫攝氏15度。

就直接觀察布料發現,兩者均是100%聚脂纖維材質的化纖布料,而且從兩者的成份看來,都沒有所謂的發熱紗。進一步仔細觀察,Sea to Summit的布料在織紗的間隙上比歐都納略大,因此在光線照射下Sea to Summit的布料比起歐都納的布料要「透光」。因此理論上,Sea to Summit的布料應該比較容易透氣散熱。

此外,布料質感與觸感上,這點歐都納比Sea to Summit來得好。以手背輕輕摩擦布料,歐都納睡袋內套的布料比Sea to Summit來得有絨感,因此會覺得比較舒服,但這部分差異並不是非常明顯,要仔細感受才能體會。

左:Sea to Summit 睡袋內套布料質地。右:歐都納睡袋內套布料質地。
Sea to Summit 睡袋內套居然薄到會透光耶,光是看了就讓人對商品宣稱的保暖性果很沒信心。

最後是價格方面。只能說兩者真的是天差地別!Sea to Summit訂價是2280元,店面購買打9折,所以是2052元。國產歐都納的訂價是520元,店面購買竟然能打8折,才416元而已!兩者間足足差了近5倍!!(驚)

實際增溫測試

U-Outdoor編輯部採用保暖衣物的實測方式,利用改造探針頭的電子溫度計,並將探針頭以醫療膠帶固定在睡袋內套上,以測得睡袋內套與人體間的氣溫,並藉此避免體表溫直接對探頭的干擾。

測試環境氣溫為攝氏20.5±0.5度、相對濕度70%,因此每次重新測試均以睡袋內套、睡袋本身達到測試環境溫度,始進入測試。測試時間為7分鐘,每20秒紀錄一次溫度,並且每個狀態下重覆測試三次,求取平均值。

測試項目有以下三種狀況。分別是使用Sea to Summit睡袋內套、歐都納睡袋內套,以及純粹僅使用睡袋。其中使用的睡袋為650 Fill Power的等級。

每一種測試條件各做三次實驗記錄,其實挺花時間和精力的。

由實驗結果顯示,沒有使用睡袋內套的狀況在溫度上明顯較有使用睡袋內套者為低,無使用睡袋內套以最後2分鐘的終端平均溫度僅有28.3℃。

接著再比較歐都納與Sea to Summit。歐都納睡袋內套在1分鐘內的初期增溫,其效率(斜率)比Sea to Summit還來得快,僅在1分20秒處Sea to Summit略略高出歐都納0.37℃,但1分40秒後歐都納大體是一路領先直到測試實驗結束。

由最後2分鐘的終端平均溫度看來,歐都納為30.7℃,Sea to Summit則為29.7℃,兩者間很明顯地歐都納睡袋內套高出1℃。

歐都納睡袋內套的保暖效果明顯高過Sea to Summit 睡袋內套。

測試結果給我們的啟示

看到這裡,各位網友有沒有大感意外!一個在行銷上強調能增溫攝氏15度的產品卻在實際使用時,僅僅比沒有使用的狀態多出1.4度,所以都不免讓我們懷疑,原廠包裝是不是寫錯了,少了個小數點?所以不是15度而是1.5度?!

反觀國產品牌歐都納的同質商品,並沒有特別標榜增溫效果,但結果卻比這款舶來品還來得保暖!回頭跟沒使用睡袋內套的狀況下,增加了攝氏2.4度,換句話說大約就是多加了一件薄版的保暖內層衣。

這個實際測試的起因正如筆者所說,是收到網友詢問所刺激,但它背後的意義卻相當值得探討。首先是誇大的廣告用詞;這年頭,戶外機能布料大行其是,各種新材料如雨後春筍衣般紛紛登上市場,但憑良心說雖不能說沒有功能,但這當中的確有不少是誇張了功能強度!一如筆者曾經針對發熱衣原理所著的專文,裡面就提到許多誆人的方式。

另一個部分則是舶來品Sea to Summit的高單價卻未換來對等品質,除了零售價格高出國產歐都納近5倍,但增溫效果卻比歐都納還差外,不知台灣進口商是否真正能夠正確認知商品的規格與訴求機能?還是原廠給的行銷資料就照單全收?即一個「號稱」可增溫15度的產品,卻只提升了1.4度。若是消費者誤信這個說詞,而使用後發現沒有這個效果,那不論是對店家形象的損害,更有可能產生消費糾紛!

總而言之,產品行銷難免要用一些話術,但作為一個消費者,務必要睜大眼睛,多閱讀相關資料、文章,充實各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才不會當了冤大頭,平白多花了那麼多錢卻買不到實際機能效果!